2005年11月30日,星期三(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十一版:法眼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藏在深闺终得识
馆藏400多年的法律文书《官品令》要出版了
本报记者 慕容梦漪

  近日,一则消息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天一阁馆藏、明代乌格抄本《官品令》正在由中国社科院和宁波天一阁博物馆的专家联合点校,不久将印刷出版。“善本,孤本,珍本,它都当之无愧。”天一阁博物馆馆长虞浩旭这样评价《官品令》。作为中国古代重要的法律文书残本,这本走过了400多年历史的明代手抄本是如何保存下来的?它的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留传至今,它又如何从天一阁书库中被选中,开始新的生命旅程……

  入天一阁:亲密接触古书《官品令》
  11月25日,记者经天一阁博物馆虞馆长点头,在博物馆古籍部袁慧的陪同下,去天一阁书库一睹《官品令》的“庐山真面目”。
  《官品令》保存在一栋20世纪80年代建造的藏书楼里,书库有着层层严密的把守。记者跟随袁慧足足过了四五道门,终于到了存放《官品令》的书库。《官品令》此时被深锁在仿明木制书橱里。
  看到该书的第一眼,记者就不得不惊叹这本书的保存之完好,纸质洁白,字迹明晰,连页面所画乌格都没有模糊,400多年光阴只在这本书的封面上留下了稀疏的几点霉斑和几处难以察觉的修补痕迹,其他一切都完好无缺。该抄本所用材质是明代白棉纸,系用白棉花做成。封面书签上写着“官品令”三字,下方用小字写了个“贞”字,并无抄写者姓名。根据20年来古籍整理保存的经验,袁慧告诉记者,“贞”字应该是该书入藏天一阁时的编码。

  400年风雨:一朝进阁,从未失散
  《官品令》能出现在400年后人们的眼前,应该归功于天一阁创始人范钦的独具慧眼。历任各地政府的官员,使范钦有条件接触到其他人无法接触的各种官方文书。“天一阁很多明代原藏本都是当时的官方文书。比如《军令》、《宁波通判谕保甲条约》、《船政》、《户部集议揭贴》等,这些一般藏书家不甚关注又难以获得的极为罕见的文献,都被范钦收藏了,而这些恰恰是我们研究古代历史、当时社会现状、律法、典章制度等最直接、最有价值的资料。《官品令》也是这样被纳入了天一阁的收藏。”袁慧说。
  “收藏容易,保存难,可是400多年来,《官品令》从来没有从天一阁流失。”袁慧摩挲着《官品令》洁白如新的白棉纸说道。
  《官品令》极其幸运。据天一阁资料记载,天一阁建阁之初创始人范钦所置的7万卷明代原藏本,经历了重重劫难,到1949年时只剩13000卷。后经天一阁工作人员20多年的访归,原藏本增加到了17000卷。但与最初的7万卷比起来,流失的书籍数目大得惊人。“天一阁藏书共有5次大的劫难。明清易代毁了一部分,乾隆年间被送往宫廷用于纂修《四库全书》的大批书籍有去无回,鸦片战争时期英军掳去一些,太平军攻入宁波时又被游民偷卖了很多,最后又被窃书大盗薛继渭偷了大半,能留下来的古书实数幸运。”袁慧说,《官品令》真的可算是历经风雨仍保本色的“书中豪杰”。

  身世未明:传为宋代《天圣令》残本
  “据说,《官品令》是宋代《天圣令》的残本。”问及《官品令》的身世,虞馆长也说不准了。
  记者见到的《官品令》共一册十卷,标为二十一卷至三十卷。专家推测应是原来某部30卷书中残存的10卷,而这30卷书应该就是久已失传的宋代天圣7年(公元1029年)制定的《天圣令》,因其间复杂的历史原因,《天圣令》改头换面,以《官品令》这样的名称出现在天一阁藏书目录中。
  《官品令》内容包括唐令、宋令,分别为:田令、藏库令、厩牧令、关市令、捕亡令、医疾令、狱官令、营善令、丧葬令、杂令,其中保存了大量已失传很久的唐《开元二十五年令》原文。“令”是中国古代常见的法律形式。唐代法律形式以“律”、“令”、“格”、“式”为四大类,唐令与律一起,被称为“东方法制史枢轴”,对后来的中国社会和中国周边国家例如日本等国均产生过深远影响。唐令对日本古代法典“养老令”有重大影响,后者基本取自前者。但遗憾的是自宋以后,除唐律以外,“令”、“格”、“式”都已散佚,仅在史籍中存有片段。
  “自现在保存下来的天一阁藏书目录来看,400多年来《官品令》一直都在天一阁,也一直就是以这10卷残卷的形式。”袁慧告诉记者,最大的可能性就是,经过宋元两朝,当范钦拿到这部书的时候,就已经只剩10卷内容了。
  但这10卷残卷的意义却非同小可。中国社科院的专家学者一致认为,天一阁《官品令》虽仅存10卷,但包含了唐令和宋令中的最重要部分,有关经济方面的法规也都在这10卷中,其中许多条文是过去没有见过的。

  即将出版:公开藏宝共享资源
  《官品令》走上出版之路得益于中国社科院的勇抛“绣球”。
       1999年,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古籍研究所戴建国进天一阁查阅了《官品令》,并做了一篇关于《官品令》的考证性论文,发表在《历史研究》上。很快,学界对《官品令》给予了高度关注,国内外学者纷纷涌向天一阁,有的想查阅,有的想抄写。“但天一阁所藏的书毕竟不像普通图书馆的藏书,《官品令》是本书,同时也是件文物,我们没有资本接待那么多学者来翻阅这本古书。”虞馆长说的话很实在。
  这本书同样引起了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宋史专家宋家钰的强烈兴趣。在知道了天一阁的苦衷之后,宋家钰就萌发把这本书点校出版的念头。宋家钰的点子很快得到天一阁的认可。当时是2001年5月28日,天一阁接到宋家钰关于此事的一封长信,之后,双方第一次就这件事初步达成了一致。
  今年年初,中国社科院和天一阁正式签署了合作协议书,并于7月正式开始运作。双方都组织专家夜以继日地奋战。记者看到,光是参校的基本书目就有厚厚21本,再加上其他应参考书目,专家们在案前忙碌异常。“先双方分别点校,再把点校好的书稿交换,再点校,保证最大限度地避免纰漏和错误。”虞馆长说,这样的工作方法需要双倍的时间,但对书稿质量是极大的保证。
  中国社科院在“合作研究出版《官品令》方案”中表达了这样的意思:“《官品令》残本的点校出版是我国古代法律文书研究的一个重要成果,它对唐宋历史和中国古代法律史的研究,以及对古代全面学习中国法律的日本《令》的研究复原均具有重大意义。”按照合作方案,新点校后的《官品令》计划于明年天一阁举行范钦诞辰500周年、天一阁建阁440周年纪念活动之际向社会公开出版发行。这部古代的法律文书,将在21世纪焕发新的活力。